老是控制不住脾氣愛動手打孩子
總對孩子發(fā)脾氣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那么深藏在其中的就是你的負面情緒。這個很容易理解,當我們心情非常好的時候,看誰都順眼,如果心情很糟糕的話,一點芝麻大的事情也會讓你勃然大怒,但是發(fā)完脾氣后,你會馬上感到心口非常輕松,因為負面情緒都發(fā)泄出來了。所以,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fā)脾氣其實是在發(fā)泄你的負面情緒,孩子無辜的成為你的情緒排泄通道。那么,老是控制不住脾氣愛動手打孩子怎么辦呢?
老是控制不住脾氣愛動手打孩子怎么辦:
1.真誠的聯(lián)接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允許自己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允許孩子表達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有時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容易避重就輕。因此,父母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情緒,能夠給孩子樹立如何正確表達自己情緒的榜樣,讓他們進行學習。因此,不要壓抑負面情緒,要讓情緒自然的流通,才能獲得深層次的愈合。但要注意,一定要就事論事,說到點上,不要對孩子的人格進行否定。
2.真正地接納多元的觀念。這點可以說是非常難以做到的,打破固有的觀念和模式,非常難。讓父母真正從內(nèi)心認同,“孩子不是必須聽我的”,“我作為父母也不是一定正確的”其實很困難。但這并不是說,做不到,而是要努力向著這種觀念去轉(zhuǎn)變,或者說能夠接納這種觀點。
3.適當休息,或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全職媽媽其實很辛苦,可以說全部的注意力都圍繞在孩子身上,過度的關(guān)注,就會帶來過度的焦慮不安。所以,適當轉(zhuǎn)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是逛逛街什么,尋找情緒的出口。
4.適當給自己放假。很多父母在長期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積累了太多的負能量,早已疲憊不堪,又無處宣泄。適當?shù)亟o自己放個假,把孩子交給信任的人,出去休息一下,放松心情。只有調(diào)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才能從容應(yīng)對孩子的各種情況。父母是幸福的,孩子才能感受到愛與溫暖。
5.降低你的期望值。孩子剛出生時,父母想著只要他平安健康長大就好。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不自覺地提更多的要求??墒?,我們不也是平凡的人,為何要求孩子一定做人中龍鳳?與其一味地吹毛求疵,不如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揚長避短,鼓勵他們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世界。
6.和孩子有效溝通。很多家長不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講大道理、批評斥責甚至動手打孩子,這些只會適得其反,孩子更不愿聽父母的話。嘗試用輕松有趣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扮演成他們喜歡的故事中的人物。孩子更接受正面的語句,試試把“你不能…”換成“你可以…”,比如“你不能亂丟玩具”改為“你可以把玩具放到盒子里”。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在幫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的同時還拉近了親子關(guān)系。
明明知道對孩子發(fā)火不好,為什么還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
1、對孩子的期待過高
很多父母都抱著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tài),希望孩子是卓越的、優(yōu)秀的。如果對孩子的期待是A,他們只做到了B甚至沒做,父母就會指責、批評孩子。
2、家長內(nèi)心的恐懼感
滿大街的早教班、繪畫班、舞蹈班等印證了中國父母的焦慮,這種焦慮源自內(nèi)心的恐懼: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怕孩子不如別人家的聰明、怕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不精通”、怕孩子適應(yīng)不了競爭激烈的社會……
3、負面情緒的不良傳遞
孩子放學回家把作業(yè)落在學校了,媽媽沖他大吼:“你怎么像你爸爸一樣,整天丟三落四!”其實,媽媽只是為爸爸的粗心大意失望,卻把這種失望傾瀉到孩子身上。她對孩子發(fā)泄的,是對丈夫的不滿。很多父母因為其他事煩躁、郁悶,這時只要孩子稍微不順心,就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長期在家?guī)薜膵寢岆y免會有情緒脾氣壓抑著,媽媽要懂得怎樣疏導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學會稍微克制下自己的脾氣。脾氣這東西不發(fā)就不發(fā)了,它不會張牙舞爪的到處亂來,你越縱容它就越來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