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該怎么辦
父母愛孩子是正常的行為,但是絕對不能溺愛,父母們哪怕真的很愛自己的孩子,也一定不要忘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適當給予一些感恩教育,讓孩子懂得現(xiàn)在生活的美好,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該怎么辦
第一,跟孩子做朋友
很多家長都拉不下面子,覺得家長就是要有家長的威嚴,不可以跟孩子一樣瞎胡鬧,所以總是用著家長的身份來壓著孩子。我們應該每天留出一點時間來陪孩子玩耍,坐在一起聽一聽孩子敘述一天的經(jīng)過,放下家長的架子,多對孩子笑一笑不要老是板著一張臉,這樣長期下來,孩子會把父母當成朋友,無話不說,這樣也便于家長更好的了解孩子心里想的事情,知道該從什么方向去幫助孩子。
第二,合理運用語言,體會孩子的用意
這就是第一步的升級版,當孩子想要跟你分享他一天的經(jīng)歷,父母不應該敷衍了事,假如手頭上有事情沒有忙完,那也請等待手上的事情完成后在聽孩子敘述,千萬不要敷衍了事,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就算你真的有在聽孩子說話,不過他們看到父母興趣盎然的樣子只會更加失望,父母需要耐心且清楚徹底的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時不時的與孩子開開玩笑,父母開心孩子也開心!
第三,用道理替代言語和肢體上粗暴
即使和孩子成為了朋友,不過在孩子遇到他非常喜歡的事物的時候,身為小孩子的他們,還是會選擇哭鬧來換取他們所喜歡的事物。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可以用言語和肢體上的暴力,會破會跟孩子建立長時間的關系。
我們應當?shù)群⒆涌尥牯[完之后,拉著他們分析他們喜歡的東西是不是必需品,是不是非要不可,然后教導他們應該怎么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用哭鬧來解決,告訴小孩子下次遇到想買的東西,要用合理的理由分析給父母聽,理由合理的話,父母就可以幫你完成。
那到底是哪些因素,引發(fā)了家長的育兒焦慮呢
一是,源于對孩子的愛
在一個家庭中,媽媽往往是最焦慮的那一個,根源在于媽媽和孩子有天然的聯(lián)結,她對孩子的愛最細膩和最深沉,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也最多。
當自己的付出和收獲不匹配時,就會引發(fā)媽媽的焦慮,我是哪里沒有做好,沒有做到位?怎樣才能做到更好?
二是,不理解孩子的需求
很多父母的行動準則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他們犧牲家庭財富,個人愛好,事業(yè)發(fā)展,結果卻一地雞毛,讓家庭關系處于緊張狀態(tài)。
這都是因為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只有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真實需求,才能和孩子同頻共振。
父母過度的焦慮會給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系帶來許多父母影響,比如,塑造孩子的問題行為,削弱孩子的安全感,導致親子關系緊張等。
家長把心都“掏”出來了,為什么孩子還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一、父母只關注自己單方面的感受,缺乏同理心,無法與孩子建立情感聯(lián)結。
只關心自己關心的問題。當孩子對父母訴說一些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時,父母有時忽略孩子所說的話,有時認為孩子小題大做,有時會給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案,有時敷衍的告訴孩子不要想太多了事,有時甚至會因為孩子關注這樣的事情而生氣。
二、父母只允許孩子做自己認可的事情。
一旦孩子挑戰(zhàn)家長的認知范圍,家長的不安全感會引起家長的操縱行為。只要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會勃然大怒,圍繞自己的觀點翻來覆去的談論,甚至上綱上線的指責、羞辱孩子,利用孩子的羞恥心、負疚感或恐懼心脅迫孩子服從。
三、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自己主動關注家長的需求。
不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自己憑感覺回應家長的感受,一旦孩子的表現(xiàn)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就生氣。
四、沒有邊界,不允許孩子有私人空間。
認為孩子必須所有的事情都及時跟家長匯報。一旦孩子關上房間的門,就會覺得被孩子拒絕,會覺得感情受傷。認為做父母的特權就是隨時可以打擾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有。
五、情緒型父母,孩子的表現(xiàn)只要讓家長不滿或失控就會引起家長強烈的負面情緒。把自己的情緒崩潰歸因為孩子的錯,指責孩子。
六、否定型父母,無論孩子表現(xiàn)多么優(yōu)秀,都很難得到家長的認可。在孩子取得進步時,甚至會潑冷水,提醒孩子未來的路多么艱難,需要付出的更多……
七、邀功型父母,把自己的努力都歸因為為了孩子。總是在孩子面前細數(shù)自己的不容易,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物質保障、教育資源所付出的努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