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屬于什么樂器
冬不拉,別名為東不拉、東布拉、流行于東北亞、北壓、中亞地區(qū),屬于傳統(tǒng)的彈撥樂器。冬不拉是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反應(yīng)著哈薩克民族的情感。冬不拉的音量大,具有洪亮的特點,很適合演奏節(jié)奏大變化多的音樂節(jié)奏,能夠加強音樂的感染性。
冬不拉屬于什么樂器
冬不拉屬于彈撥樂器。
又名東不拉、東布拉,是北亞和中亞地區(qū)的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樂器。在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以及我國新疆、東北大興安嶺地區(qū)的哈薩克族、鄂倫春族中尤其流行。
音箱是用松木或樺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桿細長,上面有8—10個品位,兩根絲弦或鋼絲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冬不拉的音量并不大,但音色優(yōu)美,適合彈奏一些節(jié)奏快速、奔放的曲子,音域范圍寬廣,表現(xiàn)力非常豐富,可用于自彈自唱,也可用于獨奏或樂器合奏。
演奏的基本方法為彈與挑,彈用于重拍,挑用于輕拍。運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形象地表現(xiàn)草原上的泉水、鳥鳴、羊群與馬蹄聲等。
冬不拉的造型和裝飾有什么特點
據(jù)相關(guān)文獻記載,民間傳統(tǒng)的冬不拉根據(jù)其音箱外形分為兩種:一種形似方銑,以哈薩克民間詩人(阿肯)江布爾命名為“江布爾冬不拉”;一種形似馬勺,以哈薩克近代大詩人(阿肯)阿拜命名為“阿拜冬不拉”,這兩種冬不拉多見于民間。
冬不拉的裝飾手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是彩繪(手繪)裝飾,即直接在打磨好的木胎上進行彩繪潤色。所用的裝飾紋樣以角形紋樣(鹿角、羊角、牛角,等)、植物紋樣(生命樹、春芽)和抽象的幾何紋樣為主,這與哈薩克人早期對植物、動物的崇拜,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濃厚的宗教文化是分不開的。
藝人在裝飾冬不拉的過程中,將紋樣進行簡略,使其單純化,因為簡略和單純的紋樣能夠充分地體現(xiàn)出物體的形態(tài)。在彩繪施色過程中,器物所用顏色基本是藝人的主觀想象,也有顧客的特定要求。顏色大多選用黑色或明度、飽和度偏低的紅色、桔色等,形成古樸的視覺感受。
冬不拉的音域特點
音域范圍寬廣,適合彈奏一些節(jié)奏快速、奔放的曲子。冬不拉音量并不大,但音色優(yōu)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彈與挑,一般彈用于重拍,挑用于輕拍。運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夠形象地表現(xiàn)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鳥鳴、歡騰的羊群和駿馬疾行的蹄聲等。
指法有一彈一挑、兩彈兩挑、兩彈一挑、一彈兩挑、連奏、撥奏等,還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內(nèi)弦配和音)。彈奏冬不拉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種變化。尤宜于表現(xiàn)快速樂曲。
冬不拉彈唱是哈薩克族人民最喜愛的藝術(shù)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于自彈自唱,也可用于獨奏或樂器合奏,表現(xiàn)力非常豐富。而且它輕便,易于攜帶,適合于草原上遷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們的喜愛。
哈薩克族的音樂工作者對冬不拉進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鋼絲弦,擴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