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的由來和歷史
月琴的名字很美,很有古典的氣息,很多人只看名字會覺得月琴應該用于古典音樂場合,其實并非如此,現(xiàn)在的很多流行音樂,如說唱等,也會用到月琴做給背景節(jié)奏。月琴的音色十分悅耳,具有清脆明動、圓潤飽滿的特點。
月琴的由來和歷史
月琴是我國傳統(tǒng)的彈撥樂器,起源于漢代。月琴最早起源于阮,早在漢武帝的時候,我國人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了阮。但是在當時,這種彈和挑的主要演奏手法的樂器都籠統(tǒng)的稱之為琵琶。而且阮是當時樂工參照琴,箏,臥箜篌等樂器創(chuàng)制而成。
月琴是從阮演變而來的樂器,自晉代起就在民間流行起來,約從唐代的時候,就有了月琴的名稱。他取名是因為它的形狀圓形的像月亮一樣聲音如琴一般所以稱之為月琴。月琴通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不斷簡化在各族人民中廣為流傳開來。
我國的月琴從唐代開始傳入日本,到19世紀30年代的時候達到最盛。月琴不僅可以用于獨奏,也可以用于合奏和為歌舞,戲曲,說唱等音樂伴奏。
月琴的演奏技巧十分的豐富,通常右手為彈,撥,撮,長輪,掃弦等方法,左手為推,拉,揉,移指等方法。月琴也用于說唱音樂,四川清音的伴奏,這種樂曲形式是清朝的乾隆年間,由民歌小調發(fā)展而成,并深受四川人民的喜愛。
月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月琴是彝族的樂器,云南少數(shù)民族叫做“弦子”,是成年男子必備之物,云南的月琴種類非常多,“鎮(zhèn)南月琴”是最著名的,歷史悠久,音色清脆。
鎮(zhèn)南月琴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鎮(zhèn)南就是現(xiàn)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華縣,一般為四弦或者是兩弦,琴身在制作的時候會用到楠木或者是揪木板。
琴頭大都雕成一個龍頭,正面板上雕龍刻鳳,部分樣式在琴面中間的位置還有小的圓鏡子,彈奏的時候須上下點動,圓鏡閃閃發(fā)光,龍飛鳳舞,十分有意境。
月琴是漢族彈撥樂器,起源于漢代,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
早在漢武帝時期就有阮樂器,在當時主要的彈奏手法是“彈”和“挑”,是從阮演變而來的樂器,晉代起就在民間流行,唐代開始有了樂器之名,取其形圓似月、聲如琴。
月琴什么材質的弦效果好
以鋼絲尼龍弦的效果最好。
月琴的琴頭和琴頸是用一整塊紫檀或其他硬木制作,琴頭和琴頸是用一整塊紫檀或其他硬木制作,面板和背板是月琴發(fā)音的共鳴板,用紋理順直均勻、無疤節(jié)和木色一致的桐木制作。
弦軸用黃楊木,外表刻有斜條瓣紋。琴弦用絲弦、尼龍弦或尼龍纏鋼絲弦,縛弦用紅木或竹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