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的精神品質(zhì)是什么
我們小時候都聽說過鑿壁借光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匡衡,他小的時候日子過的清苦,依靠幫工來換取讀書的光亮,非常的勵志,我們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的品質(zhì)。
匡衡的精神品質(zhì)是什么
它贊揚了匡衡勇于戰(zhàn)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條件再艱苦并不能成為學習的障礙,缺乏條件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學習關鍵在于愿意學習以及擁有頑強的意志。
后人即用“鑿壁、空壁、偷光、偷光鑿壁、鑿壁借輝、借光”等指勤學苦讀,有時也引申為求取他人教益。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學)。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鄰舍的燭光讀書。而現(xiàn)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
匡衡最后成了什么人
匡衡鑿壁借光,最后的確考取了功名。但是匡衡考取功名的成績并不令人欣慰,與他所付出的并不能成正比:西漢考試從高到低依次分為甲乙丙三科,匡衡經(jīng)過第九次考試,才勉強中了丙科,做了太原郡的文學卒史,妥妥的基層小官員一枚。
匡衡不是個多么天才的人,但他的運氣確實不錯。他對《詩經(jīng)》有獨到的見解,很多人都喜歡聽他講解詩經(jīng)。
而當時的儲君漢元帝非常喜歡詩經(jīng),所以匡衡經(jīng)舉薦很快成了漢元帝身邊的人。
宣帝駕崩后,漢元帝登位。漢元帝好詩,于是匡衡愈發(fā)尊貴。很快前丞相逝世,匡衡接替他成了新丞相。匡衡的人生達到巔峰。
匡衡的結(jié)局是什么
隨著官位一步步地升遷,匡衡走上了貪贓枉法之路。漢元帝時,匡衡官至丞相,位列百官之首,又被封為樂安侯,食封地三十一萬畝。正是這次封侯,匡衡徹底迷失了自己,在丈量分封的土地時,匡衡利用職務之便,多圈了三萬畝,他還對屬下的提醒置之不理。
漢元帝在位時,對他很照顧,雖有人彈劾,但也未追究,漢成帝即位后,有人再次舉報匡衡侵占土地,失去了先帝的保護,面對犯罪事實,匡衡也是供認不諱,最終被撤職查辦,貶為平民,他一生努力換來的名利也隨之煙消云散。
被貶為平民之后,匡衡回到了東海郡承縣(今山東棗莊)老家,其晚年生活十分落魄,連什么時候死去都沒人記得??锖馑篮?,墳墓也多次遭到破壞,甚至被人踏平,一度出現(xiàn)只剩一塊墓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