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贊美龍門石窟的詩句
在唐朝眾多著名詩人中,白居易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曾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詩”,他的詩淺顯易懂,婦孺皆可吟誦,他與洛陽也有著不解之緣。
白居易贊美龍門石窟的詩句
白居易用詩詞贊美龍門石窟的美麗風(fēng)光,留下了許多贊美龍門石窟的詩篇:
1.“千古石窟無消息,百年人事有誰知?!?/p>
2.“石窟半開半掩門,石佛半倚半依壁?!?/p>
3.“石窟千年猶自在,人事幾度到來歸?!?/p>
白居易寫洛陽最出名的詩
是《洛城東華下作》。白居易留下的3000多首詩中,謳歌洛陽的就有800多首。如《洛城東花下作》中的“記得歸詩章,花多屬洛陽”。《柳枝詞八首》中的“何以東都正二月,黃金枝映洛陽橋”。在白居易的筆下,人們了解了洛陽的美容,對洛陽更加熱愛。
正如唐代詩人徐凝在詩中寫的“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白居易是洛陽人嗎
白居易在河洛地區(qū)出生,早年和晚年在洛陽生活了20余年的中唐偉大詩人和文學(xué)家。
白居易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后來在大周朝作朝官時帶了幾個子女來到神都洛陽。祖父白锽任洛陽縣主簿時,在洛陽娶妻生子,連任鞏縣令時把家搬到新鄭。
白居易于唐大歷七年(772)出生在新鄭縣東郭宅,童年和少年在河洛地區(qū)生活。15歲以后,長期在符離——江南——洛陽顛沛流離。
長慶四年(824),白居易在洛陽買下履道宅,大和三年(829)回洛陽定居后,晚年在洛陽生活了18年。白居易終年之后,履道宅成為佛寺,北宋時稱大字寺園,我國頗負(fù)盛名的園林專家王鐸先生對履道宅有著全面、細(xì)致、深入的研究。
白居易的一生與洛陽結(jié)下不解之緣,他為什么“老愛東都”?一是這里有他的幾位長輩和同祖兄弟,二是他厭倦朝中“黨爭”,力求遠(yuǎn)禍避害,潔身自好。三是洛陽是東都,這里有許多他的同僚舊友。
白居易一生為世而言,為民而歌。晚年白居易在洛陽廣交僧人,修繕香山寺,開鑿八節(jié)灘。
會昌六年(846)八月,白居易重病之后與世長辭,時年75歲。家人遵照他的遺囑,將他安葬在松柏長青的香山琵琶峰上,在詩人入葬那天,遠(yuǎn)近的船民和老百姓都趕來送葬。
如今,從龍門橋過伊河,左側(cè)即是白園大門,香山琵琶峰系白居易晚年與其好友元稹、劉禹錫等對弈、飲酒、品茗、論詩之處,此山、此墓、此龍門之地,是白居易這位偉大詩人的最佳長眠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