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和圓的妙處
邊塞詩是我國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詩歌盛行的唐朝,很多詩人都寫過邊塞詩,如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王維的《使至塞上》等,其中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將邊關(guān)沙漠的宏偉壯麗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和圓的妙處
直:帶給人蒼勁有力的美。
園:帶給人溫暖的感覺,又有蒼茫之感。
圓與直形成對照,凸顯出荒涼的氛圍。
詩人獨具匠心的選取了沙漠中最典型的景物: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并把它們排列組合成兩幅宏偉壯麗的畫面:在浩瀚無際的沙漠荒野中,一股濃煙孤然升起,在浩瀚迸涌的黃河盡頭,一輪落日徐徐下降。畫面雄渾壯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哪首詩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汗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輕車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邊塞。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邊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煙挺拔而起,長長的黃河上西下的太陽圓圓的。到了邊塞,只遇到留守部隊,原來守將們正在燕然前線。
賞析:
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戰(zhàn)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于赴邊途中。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里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最后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shù)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shè)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
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
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
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這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shù)境界。
王維的使至塞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使至塞上》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chǎn)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chǎn)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
首聯(lián)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lián)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lián)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lián)兩句虛寫戰(zhàn)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